BIM技術在西安市渭水二路地下綜合管廊施工中的應用
NO.1 工程概況 ? ? ? 本項目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渭水二路,西起秦王一路,東至秦王二路,位于道路北側人行道及綠化帶。? 綜合管廊距離渭水二路中心線26.3m,全長2.35Km,結構形式為三艙:綜合艙、水電艙、天然氣艙。施工采用明挖現澆法施工,由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,西安匠心智建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IM咨詢服務。? ?
NO.1 工程概況 ? ? ? 本項目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渭水二路,西起秦王一路,東至秦王二路,位于道路北側人行道及綠化帶。? 綜合管廊距離渭水二路中心線26.3m,全長2.35Km,結構形式為三艙:綜合艙、水電艙、天然氣艙。施工采用明挖現澆法施工,由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,西安匠心智建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IM咨詢服務。? ?
NO.1 工程概況
本項目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渭水二路,西起秦王一路,東至秦王二路,位于道路北側人行道及綠化帶。 綜合管廊距離渭水二路中心線26.3m,全長2.35Km,結構形式為三艙:綜合艙、水電艙、天然氣艙。施工采用明挖現澆法施工,由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,西安匠心智建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IM咨詢服務。
本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綜合管廊主體及其附屬設施,主要內容包括:管廊主體標準結構段及附屬的投料口、端井、管線引出段、通風井、集水坑等,附屬設施包括:綜合管廊配套的消防系統、排水系統、通風系統、照明系統、監測系統、控制系統等工程。
NO.2 工程特點及難點
1)施工線路長,工期緊
本工程地下綜合管廊施工區域覆蓋三個村莊,協調難度大,工期相當緊張。
2)質量要求高,專業性強
本工程主要為地下結構,線形布置,因此土方工程和基坑支護為本工程的關鍵質量控制點,質量要求高。
3)土方及基坑支護方式多樣
根據現有資料,基坑開挖深度約為7.3m,結合基坑開挖深度、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,綜合分析,施工區域大,現場及地質情況復雜,處理方式多樣,需嚴格按要求處理。
NO.3 BIM主要應用點
1)創建管廊BIM模型
依據施工圖紙創建管廊BIM模型,通過完整的BIM模型,項目上的每一位管理人員均可以通過BIM系統來及時獲取、上傳最新數據,為BIM技術在渭水二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上的應用保駕護航。
2) 施工三維場地布置模擬
利用綜合場布BIM模型,對施工場地進行科學的三維立體規劃,包括辦公區、結構加工區、材料堆放場地、現場道路等的布置,可以直觀的反映施工現場情況,減少施工用地、保證現場運輸道路暢通、方便施工人員的管理,有效避免二次搬運及事故的發生。
3)施工方案模擬
利用BIM技術對施工方案進行模擬,采用跳倉式連續施工,每15~30米劃分為1個施工段,優化配置施工資源合理劃分施工段,有效的調配了施工資源,避免了窩工、機械臺班消耗的出現。
基坑支護(鋼板樁)及鋼支撐方案模擬
本項目采用跳倉式連續施工,每200米劃分為7個流水施工段,利用BIM技術對施工方案進行模擬,優化配置施工資源。
4)三維可視化 技術交底
利用三維可視化技術交底直接針對技術方案無法細化、不直觀、交底不清晰的問題,代替以前繁瑣的文字性技術交底,使施工班組更容易、透徹的理解施工工序,重點、難點部位可視化,確保工程質量。
本項目支撐體系采用承插式鋼管支架支撐體系,利用BIM技術對支撐體系的可行性及施工工藝進行了模擬,確保施工順利進行。
導墻模板及施工縫防水做法交底
5)施工質量、安全協同管控
通過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移動客戶端對現場質量、安全、文明、進度等方面進行拍照和上傳,有效提高現場的管控水平以及各方溝通效率。
6)鋼筋料單審核及優化斷料及節點模擬
利用BIM模型對鋼筋料單進行審核及斷料優化,合理管控鋼筋用量。
通過BIM三維模型對鋼筋施工細部構造、工藝復雜的施工區域進行三維可視化預演,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對模型的查看使交底過程效率更高,更便于理解。
7)施工進度管控
通過任務計劃關聯BIM模型,使項目進度計劃和BIM數據有機結合,建立BIM進度數據庫,同時添加現場實際進度,3D動態展示項目進度,直觀反映實際進度情況,做到實際與計劃有效對比,減少任務延誤,利于后續實施調整。
8)施工成本管控
BIM模型結合現場實際施工情況,通過BIM數據系統精確制定相關材料計劃。并按照不同階段輸出相應工程量,方便現場快速、精準提取所需的數據。
9)施工資料管理
基于BIM技術的檔案資料協同管理,可將施工管理中、項目竣工和運維階段需要的資料檔案(包括驗收單、合格證、檢驗報告、工作清單、設計變更單等)列入BIM模型中,實現高效管理與協同。
10)二維碼應用
利用BIM系統自動生成二維碼信息,粘貼在施工現場相關部位,管理及施工人員只需簡單掃描便可獲取施工信息,為現場施工提供指導。